青龍寺位於陜省西安市城東南2.5公里的鐵爐廟村以北樂游原上,即唐長安城新昌坊東南隅,該寺建于隋文帝開皇二年(582年)。曾有“靈感寺”、“觀音寺”之稱。唐壑宗的景云二年(711年)改名“青龍寺”。是中國佛教唐密道場之一,日本真言宗的發(fā)祥地。宋哲宗元祐元年(1086年)以後,寺院被毀。至明朝已片瓦無存。
唐朝詩人朱慶余《題青龍寺》詩曰:“寺好因崗勢,登臨臨夕陽。青山當佛閣,紅葉滿僧廊。竹色連平地,蟲聲在上方。最憐東面靜,為近楚城墻?!彼略跇酚卧?,為當時著名的風景區(qū),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這里寫出了傳誦千古的詩句:“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。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?!?/p>
由於當時統(tǒng)治階級的大力扶持,佛教在唐朝有很大的發(fā)展。唐長安城佛寺的興盛,幾乎是空前,其佛教傳播之廣不僅在國內(nèi),而且對國外也產(chǎn)生了一定影響,尤其對當時的日本佛教界影響極大。青龍寺即是傳播唐密頗有影響的寺院之一。在九世紀初至中葉(日本平安朝詩期),日本人唐求法的“學問僧”、“請益僧”頗多,其中著名的八人,本稱之為“入唐八家”。而其中的六家空海、圓行、圓二、惠運、圓珍、宗睿到長安后。即在青龍寺受法。
唐貞元二十年(804年),日本空海大師到長安後,於青龍寺師從密宗高僧惠果和尚學習經(jīng)典,并興唐朝士大夫交往。元和元年(806年)回國後傳播密宗,成為日本“東密”開山相師??蘸_€根據(jù)中國漢字偏旁創(chuàng)造了日文“平假名”字母,促進了大和民族語言文化的發(fā)展。日本人唐的求法僧回國時,都帶回大量佛教經(jīng)典和其他書籍,“入唐八家”帶回書籍共達1700余部。中日兩國文化交流達到極盛。
從1973年起,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系統(tǒng)發(fā)掘,清理出殿基、月臺、散水、花壇等地下遺址多處。其中殿址一面積達六百多平方米,殿址二東西長50米,南北寬30米,呈長方形,塔基長寬各約15米。其原有建筑規(guī)模宏大,現(xiàn)今所發(fā)現(xiàn)的遺址僅是青龍寺西部。從門、塔、殿址及兩側廊道遺址來看,青龍寺西院的形制為塔居中,塔前有門,殿在塔後,周圍廊廡,表現(xiàn)出隋唐早期寺院的布局特徵。
日本真言宗僧眾近年來與青龍寺交往極為密切。為緬懷先賢,增進中日兩國的佛教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,1982年中日兩國佛教界在青龍寺遺址上合建“空海大師紀念碑”,後又共建“惠果、空海紀念堂”。青龍寺現(xiàn)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