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十方普覺寺(俗稱臥佛寺)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之一。它建于唐朝開元年,元代鑄造了銅臥佛。為了方便休息,雍正和乾隆在臥佛寺西側(cè)修建了宮殿。
宮殿是南北的,前后有四個庭院(現(xiàn)在改為五個入口,南宮門分成一個庭院),從南門到第一個庭院水泉庭院,庭院南面是假山,假山中間有一條曲折的道路,兩邊都有洞。穿過假山是一個方形的游泳池,中間有一座三孔石平橋,穿過平橋?qū)χ撇绞迥_,上面有一扇垂直的花門。
進(jìn)入垂花門是第二個進(jìn)入庭院的宮殿。院子里有七個北房,七個前走廊,七個東西房,七個前走廊。垂花門兩側(cè)都有角落走廊,與東西房和北房相連。這個院子據(jù)說是皇帝的辦公室。
從兩側(cè)的走廊可以進(jìn)入地面三個庭院的二行宮。醫(yī)院有五間北房,前后走廊。乾隆時期是“含清齋”。兩側(cè)耳房各有兩間,兩側(cè)應(yīng)有走廊連接,但現(xiàn)在沒有了。二行宮是皇后休息的地方。
原來,從第三個庭院兩側(cè)的走廊可以進(jìn)入第四個庭院,但現(xiàn)在第四個庭院已經(jīng)分開,成為游客的休閑場所。庭院的中心是一個方形池——蓮花池。兩側(cè)有一個走廊,與蓮花池北側(cè)的主房間相連。北房有五個開放的房間,四面走廊(1980年改建為開放式大廳)。乾隆時期是“古意軒”,是皇帝和皇后觀賞的地方。
“古意軒”北側(cè)緊挨著懸崖,懸崖下是臥佛寺主持青崖和尚的靈塔。
乾隆曾多次詠頌“含清齋”、這里就不贅述“古意軒”和“青崖和尚”的詩了。
北京臥佛寺(十方普覺寺)全景圖
文化景觀是指具有一定歷史、文化、物理和精神的旅游吸引力。旅游文化景觀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知識,提高了我們對文化景觀的理解,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知識,香味認(rèn)為;這就是旅游業(yè)的真正意義!香味認(rèn)為;北京的“臥佛寺”屬于旅游吸引力。
北京植物園的臥佛寺是“十方普覺寺”。臥佛寺的前身叫兜率寺(兜率寺是梵文譯音,意譯“妙足”。、“知足”)、昭孝寺、洪慶寺、永安寺。位于西山北部壽牛山南麓、香山東側(cè),距市區(qū)30公里。臥佛寺是唐代大乘佛教禪宗的皇家寺廟。清雍正皇帝稱之為“入山第一勝地”、“西山蘭若冠”。
(一)壯觀的琉璃彩坊
臥佛寺正門外有一座琉璃彩坊,四柱七樓,金碧輝煌。牌坊前刻有乾隆題額:“同參密藏”。
臥佛寺壯觀的琉璃彩坊,背面刻有乾隆的題額:“有足精嚴(yán)”。
(二)銅臥佛
臥佛銅實(shí)心,是元朝至治元年(1321年)鑄造的,身長6英尺(約5.2米),重18000公斤。據(jù)說是為了紀(jì)念唐僧往返18000英里西天取經(jīng)的艱苦歷程,總重54噸,鑄佛用工7000人,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大的鑄銅臥佛。臥佛頭西足東南,左手平放腿部,右手曲肱托頭。
(三)香爐“臥佛寺”的鑄造
三世殿前有青銅鑄香爐,上面有“臥佛寺”鑄。
(四)乾隆御書“雙林深境”匾額
三世佛殿的前檐上掛著乾隆御書的“雙林深境”牌匾。三世佛殿供奉釋迦牟尼、燃燈、彌勒三世佛。他們負(fù)責(zé)人們的前、今、后三世。
(五)香爐“十方普覺寺”的鑄造
三世殿前有青銅香爐,上面寫著“十方普覺寺”。臥佛寺建于唐貞觀時期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重建后,被命名為“十方普覺寺”。因?yàn)樗聫R里供奉一尊青銅臥佛,俗稱臥佛寺。這座寺廟有1300多年的歷史,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之一
(六)銅臥佛殿
(7)慈喜太后題寫的匾額“性月恒明”
臥佛殿前檐掛著一塊木匾,墨底黃字,是慈喜太后題寫的“性月恒明”。大概是佛性如月,明輝永照。
(八)臥佛殿乾隆皇帝題匾額“得大自由”
臥佛殿上方乾隆皇帝題匾“得大自由”,“得大自由”是釋迦牟尼一生的寫照,生前死后都得到了最大的自由。
(九)側(cè)臥銅臥佛像
巨大的銅臥佛像是側(cè)臥的,頭朝西朝南,和衣靜靜地躺著,腿伸直,右手彎曲的手臂托頭,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,眼睛微微閉合,面容善良端莊,神態(tài)栩栩如生。特別值得稱贊的是臥佛身上的褶皺。雖然是黃銅做的,但紋理清晰,線條流暢。它真的是鑄造藝術(shù)的精品,是一件珍貴的藝術(shù)品。
(十)五供八寶
臥佛前有一個八卦爐、兩個燭臺和兩個花瓶,合稱為五供。還有八個佛教法寶,如輪子、螺絲、傘、蓋子、花、罐子、魚和結(jié),俗稱八寶,象征吉祥。
(十一)釋迦牟尼像背后環(huán)立著“十二圓覺”
據(jù)說這是釋迦牟尼雕像背后有一尊“十二圓覺”(12尊小佛像)的雕像,是他的12個弟子。在他死前,12個弟子的面部表情沉重而悲傷。
(十二)釋迦牟尼的寂靜
他們的面部表情沉重而悲傷,形成了釋迦牟尼告訴12個弟子未來事件的場景。臥佛是釋迦牟尼沉默之前的一種姿勢。它描繪了佛陀最后一次教導(dǎo)他的弟子在旋羅樹下,即佛教故事“釋迦牟尼涅盤圣跡圖”。
(十三)三世佛殿前的薩羅樹
臥佛寺有一個獨(dú)特的寶藏,那就是三世佛殿前的兩棵薩羅樹。薩羅樹,常綠樹,高30多米,葉子長卵,花淡黃色,原產(chǎn)于印度。薩羅樹、七葉樹和菩提樹被稱為佛教三寶樹。薩羅樹和菩提樹一樣,被認(rèn)為是“寶樹”,深受男女的喜愛。
(十四)半月形放生池很少見
罕見的半月形放生池
從琉璃牌樓進(jìn)入臥佛寺,前面是一座白石橋,架在半月形放生池上。許多寺廟沒有橋。古代寺廟的放生池大多是方形的,但半月形放生池很少見。
(十五)京城蠟梅冠
天王殿前有一叢古蠟梅。據(jù)說這種蠟梅植于唐貞觀年間。它曾經(jīng)枯萎,然后發(fā)出新芽,生長旺盛,因此也被稱為“二度梅”。近年來,這種千年古蠟梅年年開花,花密麻麻,氣味芳香。每年早春,許多喜歡古蠟梅和攝影的游客都來欣賞它。
(十六)古銀杏,堪稱圣樹
銀杏樹生長緩慢,壽命長。從種植到結(jié)果需要20多年的時間,40年后才能取得大量的結(jié)果。因此,它也被稱為“公孫樹”,具有“公孫吃”的含義。銀杏樹的壽命可達(dá)1000多歲,是樹中的老壽星。
三世佛殿東西兩側(cè)有兩棵古銀杏樹,樹齡800多年,挺拔蒼勁。據(jù)說這兩棵樹是為了象征釋迦牟尼涅盤于薩羅樹下,早年從印度移植的,所以這棵樹也被稱為“圣樹”。
(十七)乾隆皇帝的羅漢雕像
三世佛殿內(nèi),中央供奉釋迦牟尼、燃燈、彌勒三世佛,兩廂為泥塑畫的十八羅漢。一個個穿著法衣,手捻佛珠,神態(tài)各異,栩栩如生。
乾隆皇帝的雕像,相傳乾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,突發(fā)奇想,命人在三世佛殿偷梁換柱,將他的雕像混列在十八羅漢。
三世佛殿東南角的一尊羅漢不是和尚打扮的,而是戴著帽子和靴子,穿著雙龍戲珠袍,與眾不同。乾隆皇帝相信佛教。他在即位前試圖皈依佛教,但在即位后未能實(shí)現(xiàn)自己的愿望。后來,在臥佛寺大修期間,他認(rèn)為自己已經(jīng)取得了積極的成果,所以他命令他的手下去掉其中一個羅漢,用自己的雕像代替它。這就是為什么現(xiàn)在有18個羅漢有乾隆皇帝的雕像。乾隆皇帝以自己的雕像占據(jù)了邏漢的地位,以取得積極的成果,立場成佛。
臥佛寺鐘樓(十八)
寺內(nèi)鐘樓有“報(bào)時”已不再重要,我們都是“夢中人”,寺內(nèi)鐘樓的“鐘聲”,就是把我們從甜睡已久的“大夢”中喚醒。因?yàn)槲覀儭半x家出走”沉迷于“人間戲論”的時間太長,我們甚至忘記了“回家”的路。然而,畢竟,我們來自“另一邊”。因此,我們必須回到“另一邊”。因?yàn)椤傲硪贿叀笔俏覀冋嬲摹凹摇?,所以“鐘聲”是明智的,“鐘聲”可以讓人們自警、自律、自聰明、自明,做更多的好事?/p>
(十九)三世佛殿前乾隆御碑
(二十)清朝十代皇帝和袁世凱的貢品
臥佛赤腳,所以古代的皇帝和信徒會為臥佛做鞋供奉。在寺廟的玻璃柜里,陳展有11雙黃色緞子云鞋。這是清朝十代皇帝和袁世凱的貢獻(xiàn)。